IMG_6023  

前陣子在台灣和小非碰了面,談到了日本新規就農的人每年可以領150萬日元,最多可以領五年她立刻大叫:「天哪怎麼這麼好!你可以寫這個嗎?」

之前那米,達醬他們去農協問完回來,因為還沒有要申請,所以我只聽聽就算了,剛好趁此機會來搞懂一下這些法令。

說真的,好好的了解政策法令,對從農之路的確非常有幫助!

 

這個每年可以領150萬日元的「青年就農給付金制度」,是由農林水產省提出的新規就農支援計劃中的一環,這個支援計劃分成四大部份:所得確保,技術與經營能力的學習,機械與設施的導入,還有農地確保與就農時的意見給予。

農業從前是代代相傳,因為戰後工商業快速發展,許多鄉村人口外移到都市,形成後繼無人的窘境,但也讓我們有從農的機會。

仔細想想,要從零開始,農業的門檻其實是非常高的,它需要足夠的土地需要專門的技術如果是專業農家,不是自給自足家庭菜園的話,你還需要有農機(稻米農家需要的可多了)資材還需要溫室(台灣應該是網室?)等設備,根據調查,新規就農者到生產能夠安定為止,最少需要支出500萬日元,另外,一般的新規就農者所希望的營收是多少呢?我在長野的新規就農者團體「信州ぷ(pu)組」中認識的夥伴,最少都希望能達到日本上班族平均年收

這些新規就農者大概都是三,四十歲的社會中堅,要求自己達到這個水準並不為過。日本上班族平均年收近年雖有遞減的現象,但平成24年度(2012)平均也有408萬日元。若要達到一年利潤300~400萬日元(月平均收入25萬~33萬日元),表示要有600~800萬的粗收益。但聽那米說,到了從農第三年,粗收益僅有250萬元的人也所在多有。

不過農業是急不得的,特別是現在的新規就農者大概都是想做無農藥或減農藥栽培。要花時間讓土壤和作物互相熟悉,還要慢慢提升自己的技術,更要搞好地方上的人際關係。

因此農林水產省的就農支援計劃,多多少少可以幫助轉換跑道的新農們度過這個尷尬期。

最常被提及的應該是以下這兩個:「青年就農給付金」「農的僱用事業」。

農的僱用事業是補助僱用新員工的農業法人,上個月搬到長野,在安曇野的農業法人就職的朋友愛莉卡的老闆,就打算申請這個補助來支付愛莉卡的薪水,有機會我再問問她。

青年就農給付金一年可領150萬日元,分為兩種:準備型經營開始型。 

準備型的對象為原則上未滿45歲,正式從農之前,在政府認可的農家,農業法人,或是農業大學校等地方的研修生,最長可領兩年。

我待了兩年的大仁農場,今年也開始利用這個計劃。晚我一年入學,靜岡縣出身的柚君未來想在農業法人就職,岩手縣出身的佐君要回老家繼承爺爺奶奶的稻田,兩人今年一整年的研修就可以領到150萬。他們都才二十多歲沒什麼存款,如果沒有這個計劃,就無法繼續第二年的研修了。

經營開始型的對象為開始從農的新規就農者,最長可以領五年。

原則上也是未滿45歲,決心以農業(包含農產品生產,農家民宿,農家餐廳,加工製造等)維生,並且有可實現的計劃。當然如果在五年之內,扣除掉補助金,個人一年所得達到250萬日元的話,就會停止給付。如果是夫妻共同經營,則可以領 1.5倍,即225萬日元,另外也有夫妻是各自登記從農,個別申請,可以各領150萬日元。

不過搬到波田,栽培西瓜十年的新規就農前輩土肥先生說,如果你在新規就農開始之前,就想著可以領補助金的話,是非常危險的事情

近年來他看了太多想要新規就農的年輕人,也許懷抱著田園夢,也許抱有改變社會的理想,但是缺少必死的決心,在面臨也許不如預期的農業生產和難以拓展的販賣事業時,往往會開始猶疑,問,我到底是為了什麼來從農?有人就會選擇放棄。

我能理解土肥先生說的,要達到夢想的途徑,就是腳踏實地,從丈量田地,在強風中拉黑色農用膜,搭整齊的隧道棚,磨亮鋤頭和清掃農機等一個個的細節開始,一步步紮實的充實自己的技術,與自己的作物面對面,好好理解它的本質。

當然我也認為,能利用的資源就好好利用,不要把自己逼入絕境。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這麼高的壓力。

另外,比錢更重要的其實是地方上的人際關係

日本的農地代代相傳,鄉下地方往往不會把土地借給初來乍到的陌生人,這也是我們今年不申請的原因。

好好地融入地方讓周圍的農家知道,噢,你們這些年輕小伙子是來真的,是信得過的傢伙。

土肥先生所傳達的態度,才是最大的資產。

實際上,最近我們也因此和地方上的農家們結下緣分呢。

關於這些故事,有機會再說吧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hearheachia 的頭像
    rhearheachia

    @JP。有關農、食、育兒的個人手札。

    rhearhea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