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G_3962  

前幾天一大早,哇答,那米,達醬,還有我四人,一起到番茄溫室的預定地取了土壤診斷所需的樣本。

一般似乎很少會做土壤診斷,頂多驗驗酸鹼值。但是哇答做研究出身,是原理派,不管什麼事都能夠講出背後的道理。他常常講一些我只能聽懂兩成,像是關於震動,壓力,微生物,天體運行的話。

為了確實掌握田地的狀況,特別是新借來的土地,最好能檢驗一下比較好。如此可以了解EC,CEC,還有鈣跟鎂,鎂跟鉀的比例是否達成可吸收的平衡值。

 

做土壤採樣的時候,如果是新借的土地,可以隨機挖幾個點,再從中選出要送檢的樣本。

但如果是已經在使用的田地,但有某處收成特別差,也可以只採這邊的土壤來檢驗。

有將土壤混合再送檢的方法,但我們是不混合的。

 

在採樣的時候,不只日後能了解土壤的化學性,還能夠在挖掘的過程中,掌握田地的來龍去脈。

像是這塊田,靠近馬路的部分表土層深達40,50公分,但是另外一側,表土層只有20左右,是因為傾斜造成表土流失嗎?還是因為之前的農家做了搬動?還有有的點的含有有機質,黑黑的表土層和略帶紅色的心土層的界限不明顯,混雜在一起,是之前種過山藥嗎?還是曾經栽培了苗木,連木帶土挖了起來?

一邊聽哇答分析,一邊有恍然大悟的感覺。光看土壤就可以推測這麼多事情,非常有趣。

 

採樣的時候,首先先挖大概50公分的洞。

因為待會把土填回的時候要按照順序,所以要注意挖的時候不要把表土和心土混在一起,最好能照著順(逆)時針方向將土堆在洞穴的四周。

挖的時候儘量使鏟子保持垂直狀態,以便清楚辨識表土的厚度。

IMG_6157  

達醬的姿勢非常清楚正確,哇答則拿著量尺準備測量表土深度,還有氧化鐵的深度等。

 

P1030216  

由一點鐘方向逆時針排列,可以看到土壤的顏色漸漸由黑轉紅。紅色是氧化鐵的顏色。待會填土的時候要先從紅色心土開始,照順序填回。

當然如果先把表土填回的話就變成「天地返し(註一)」了。

 

我們預計要搭三棟溫室,每棟溫室平均挖兩個洞來觀察土壤的情形。這次挖了七個洞,最後取了三個樣本。

即使是同一塊土地,土壤的狀態也會有差異。挖洞的時候,可以順便用筆記記一下觀察到的土壤狀態。

像是A處表土只有20公分,B處約40公分處出現很多石頭,C處的表土和心土的界限不明顯...等等。

 

採樣的點,最好是分散開來,我們這次從東南,正中,西北,取了田地的對角線上的隨機三個點的樣本。如此一來可以明確了解田地的前,中,後三部分的土壤狀態。

 

取樣的時候改拿小鏟子,從洞穴的側邊由上而下垂直切下,取20~30公分的表土層,大約500克的土壤。

正確的做法,是將大剷子置於洞穴的底部,將用小剷子削下的土壤剷到大剷子上。

P1030231  

再把土裝到袋子中。之後在袋子上用油性筆寫上編號,以辨認是哪個地方的土壤。

P1030229  

 

不過也可以偷懶一點,打開塑膠袋的袋口,放到洞穴的底部,然後把土剷下,放入袋中。將三袋土壤的袋口綁緊,就ok了!

因為做土壤診斷的時候,會將土壤完全乾燥再篩過,所以取樣的時候,即使混入一些雜草也不要緊,不會影響診斷結果。

 

最後,大家一起把土填回洞穴,就結束了!

IMG_6159  

接下來就是送驗,再由土壤診斷報告來決定是否要進行土壤改良了。番茄是主力作物,要慎重才行呢!

 

另外,偶然發現了很多蕎麥冒出新芽,原來這塊土地以前還種過蕎麥呢。

P1030214  

 

註一:天地返し:將土壤的表土和心土交換。多半於嚴寒時期實行。據說有抑制雜草和昆蟲的效果。但是這個作業非常的辛苦!現在不太用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hearheachia 的頭像
    rhearheachia

    @JP。有關農、食、育兒的個人手札。

    rhearhea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